織金河從“煤水河”變“清水河”
近日,漫步畢節市織金縣鳳凰生態公園河岸步道,流水潺潺,景色旖旎,芳草花香撲鼻,鳥叫蟲鳴悅耳。步道沿織金河而建,河流迤邐42公里,流經織金縣城,滋養著沿岸世世代代人民。
“水中有鴨子游泳,水面有候鳥飛過,治理后的織金河回到我們小時候的模樣了!”織金縣雙堰街道桂花村村民李少松、余德興從小一起長大,小時候一塊下河里游泳,摸魚捉蝦,還能在河里發現娃娃魚。坐在岸邊看鷺鷥、長腳鸛、白鶴等候鳥掠過河面,在田野間起起落落,山清水秀的織金河給他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樂趣。
然而,上世紀80年代以后,隨著織金河上游河段鳳凰山煤礦開采,加之森林砍伐嚴重,植被遭到破壞,水土流失頻發,泛黃的煤銹水滲入織金河,不僅水里的魚蝦逐漸消失,夏季暴雨時山洪更是裹挾著泥沙沖毀了河堤,沖進田壩毀壞了莊稼。
“那段時間,洪水過后的壩子滿目瘡痍,旱季露出的河床布滿煤銹,用渾濁的織金河水澆地,野草都長不出,更別提魚蝦飛鳥了。”李少松回憶說。煤炭,曾是織金縣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名片,但隨著無序開采范圍擴大、生產廢水直排入河等現象頻發,上游的土地生態和人居環境遭到破壞,泛黃惡臭的河水涌入城區,曾經的織金河變成了“小黃河”。
恢復生態,還母親河碧波安瀾,勢在必行!2010年,織金縣在鳳凰山腳下建起污水處理廠,每天能處理1.2萬噸煤礦污水,并依法果斷關停散亂落后的小煤窯。
2018年,織金縣啟動河水環境治理項目,累計投資19億元,治理河段共計21公里,并在織金河上游修建規劃占地122.39公頃的鳳凰生態公園,涵蓋水源涵養、園林綠化、親水長廊等建設內容。
經過一年多的建設,鳳凰山生態公園2019年正式開園迎客,公園內的濕地漸漸吸引候鳥飛來棲息,每年秋冬季節前來的白鷺、灰鷺、鴛鴦等候鳥最多時達300只。
為了更好“洗凈”水質,織金縣完成織金河干支流20個入河口排污口排查整治,并建成織金縣一、二、三期污水處理廠,每天可處理生活污水4.4萬噸,有效解決污水直入河道這一難題。
“織金河的修復如今仍在進行中,我們近期正對織金河中段300米河堤進行修補,同時清理淤積河沙,爭取在5月底前完成修補清淤工作。”織金縣水務局河長辦負責人覃超介紹,截至目前,已陸續清除織金河河道淤泥5.07萬立方米。
阻斷煤銹水直排入河、生活污水收集利用、黑臭水體逐漸消除……隨著一系列治理舉措,織金河水質等級從曾經的劣V類提升至Ⅲ類及以上,防洪等級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。隨著織金河再現清澈,鳳凰山從昔日的煤礦山變成生態公園,游樂場、動物園、時光島、鳳儀湖等景點散落分布。
采訪結束時,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映著遠處的藍天白云,公園草坪上,一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,頭頂不時有飛鳥掠過,年過花甲的李少松倚靠在步道護欄上,掏出手機,記錄下此刻的美好。